南亚大陆、东南亚里的很多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三轮[url=]摩托车[/url]文化,尤其是经济条件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三轮摩托车的多种多样化更是让人大开眼界。东南亚的三轮车更倾向于实用性,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北京的残疾人车(这里没有影射任何一方的意思,纯粹只是因为北京不允许普通的非残疾人车上路而已)、各大城市的快递[url=]电动车[/url]相当,但是在造型个性化方面,却又比国内这些快递车、残疾人车的千篇一律,更显特色。或许除了时间的沉淀之外,这就是能否形成一种文化的基本要素吧。
大家了解得比较多的,或许是泰国的 “ 嘟嘟 ”,这估计是缘于来自电影银幕、新闻报道,甚至是亲身的旅游接触比较多,而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发展,“ 嘟嘟 ” 在当地已经仅仅就剩下个旅游名片的角色,除了主要的旅游城市之外,其他地方能看到这些 “ 嘟嘟 ” 车的机会很少。
下图,MotoGP 车手在今年年初泰国的季前测试期间,与当地 “ 嘟嘟 ” 车的合影。
下图:柬埔寨首都金边,一家酒店门前停放着的拖挂车。以 Honda CD50 Benly 作为动力来源,正门入口处还放了台 Vespa,这酒店的主事人对车的情感可不是一般般。
而现时还广泛使用三轮车的,当数菲律宾和印尼的偏远地区。当中又以菲律宾最为流行,千奇百怪的[url=]改装[/url]层出不穷,就连日本企业在当地销售[url=]新车[/url]型的宣传资料,也把改造成三轮车作为重要的参考元素加了进去,惟恐当地消费者错过了这么个功能。
而对于当地来说,这样的改造主要是实用性:超载再超载,不论是载人还是载物。因为不改造更大的空间,靠着摩托车原来的基本模样,搭载能力始终有限、而且也很不方便。这些原本平常的、来自 “ 山寨 ” 工场的改造,却因为主要是靠全手工制作,几乎是每台都不尽相同,特别是乡下地区的作坊,更不会大规模地去使用模具、夹具,造型上就完全可以根据客户的指手画脚、以至是道听途说去选择了。
如此下来的产品,其成本、生产效率等综合竞争力当然无法跟国内全是一个样的快递电动车相比,只是当换成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的时候,这也许就是风景线与非风景线、有文化与没文化之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