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2002 年的前后,宗申摩托就已经完成了一副高性能 125 cc 级
发动机的仿造,当时的工厂编号是 ZS127(该编号方式、非现时国内标准的编制方式。如果按照现时的编制标准,型号应该是 ZS157),配置是风冷(配油冷)四冲程单汽缸、DOHC 四汽阀,缸径、行程是 57.8 mm x 48.8 mm,排汽量124.5 cc。
宗申的这副 ZS127
发动机,原型机是来自于 Suzuki 向东南亚销售的2000’ FU125 Raider(部份东南亚国家的型号是 FX125),原版的最大马力输出是 13.3 匹,而据当时宗申的内部人员表示,工程机做出来的时候,最大马力输出比原版还要高、可轻易调到接近16匹以上的水平,但到了量产时候,出于对耐用性方面的考虑,最大输出被调整至跟原版差不多。
下图,是 Suzuki FU125 Raider(资料图片。2002/2003 款的车身图案)
到 2003 年,以这副
发动机为动力来源而开发出来的宗申 ZS125-31RS 弯樑车,成为了全国公路锦标赛(CRRC)里统一车型组的指定用车,以求在跑道上验证实力。
下图,是 2003 年时候的宗申ZS125-31RS 弯樑赛车
随后的 2004 年、2005 年,此级别放开了成为国产 125 cc 公开组,允许所有人组队参赛,但赛例的基本要求是必需使用国产
发动机。一时间,多家国内的企业都组队参加此级别的比赛,而前列车手的赛车、所采用的
发动机,型式基本就跟宗申的这副 ZS127 一样。
下图:CRRC 2004、2005 赛季,国产125 cc公开组,活跃在跑道上、全部都配备了 DOHC
发动机的赛车。
以这副
发动机为基础去参赛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因为基础车来自东南亚,而东南亚对于这样的车型,其改装水平是世界一流的。参考当时的行情,人民币三万多的改装级别(完全改装好的一台整车)是用来抢冠军的,两万多则是可以成为街头霸王。
以销量来作为指标的话,宗申的这台车、以至是这副
发动机,在国内市场都无法说得上成功,甚至在国内的绝大部份地区,都看不到这车、或者是配备了这副
发动机的其他车型有售。至于出口了多少,则因为内部都守口如瓶而无从得知。要知道那时候,国内并非像现在那样有大把的 250 cc、大把的仿造型 DOHC。
至于原因何在,常见的判断就是要么技术原因,但从长达三年的比赛现场中看,技术上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当然、个人也不能完全排除这方面的可能性);另外一个可能就是成本,透过其他管道所了解的行情,大概是在2004年的时候,这副
发动机总成、包含合资级的
化油器,报价高达人民币六千元。在大厂制造商的CBD/CBB 223
发动机总成(全部都包含
化油器)才 1,600以下、卧式机(90 cc 到110 cc、125 cc)基本都是一千以下(配越野车的要稍贵一些)、风冷直列两汽缸的CB-T 才两千多一点;而一般配备了 GS机、CBD机或者是 CG 机的 125 cc、150 cc 整车,市场上的零售价也就七千到九千之间(大厂品牌的价格)。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零售价要一万以上的 125 cc 也就只剩下寥寥的几款低配置(单汽缸两汽阀)的日本品牌车型。
受制于这样的消费市场,被思维以及对车辆认知方面的整体贫乏(有认知的部份,估计都跑去买当时没查得那么严的水车、买踏板改装去了)所限制着的想象,最终的结果,就是这副原本值得期待的、当时在国内同级性能上数一数二、能改变国产 125 cc 级别多年来一直只有三大件(CG、CBD/CBB、GS)为主的国产
发动机,很早就洗洗睡了。
对于这副
发动机有这样的期待,个人的总结是源于对中国两轮消费市场的一些错误认识,首先是大部份125 cc 的消费群体,在大力鼓吹着发展汽车行业的当时、对高性能摩托不存在多少的需求;其次估计就是受制于多年禁摩的化学作用,绝大部份的潜在用户都是车盲,嘴巴上说说、键盘里敲敲也许还行,很多人根本就分不清两汽阀与四汽阀、在驾驶上带来的区别是什么(更不用说所用材料的特殊性,在开发、制造过程中成本的变化,组件精度的要求等),对他们来说,唯一衡量的标准仿佛就只有一个:就差了两个汽阀、一根凸轮轴,凭什么就要卖一个日本牌子125 cc 级别车型的价格?!我相信、这句话放到今天依然有效,因为在很多人眼中,国产车就真的是按公斤去计算成本、然后去衡量售价的。且有了某宝的价格对照之后,这些理由说出来就似乎是更有底气了:以CBD223
发动机为例,某宝上标示的大厂制造、价格就只需要1,200元,而且是包邮的,这就叫做性价比!
很多人也许会知道 DOHC 的核心是高性能,但却不一定清楚,在
发动机开发、制造的领域里,能消化、制造 DOHC 的摩托车
发动机,就类似于在半导体行业里掌握了最新的7纳米制程。日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已经很多年,到目前为止根本没有任何迹象要在国内生产这个类别的
发动机。这里面既有市场因素,更有担心像当年 CG、CBD/CBB、GS 那样的技术外流风险。对于高性能
发动机来说,皮尺的作用仅仅只可以做出一个模样,若论很高的成熟度、稳定性、可靠性,必需是企业能够完全消化、吸收之后才能实现,因此才有今天大家所看到的,即使是杂厂生产出来很多 CG 机、GS 机,都能有很高的耐用度。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受制于各方面因素的宗申 ZS127 已经被束之高阁,而 Suzuki 原版的
发动机则受益于东南亚市场、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国内的制造商如果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国内市场的话,即使解决了生存问题、难免也将沦为一个低性能产品的鸡肋企业。
下图,已经从风/油冷进化至水冷、125 cc 升级至 150 cc 的 Suzuki FU150 Raider,并在2016年年底、以此
发动机为基础,进一步发布了 GSX-R150、GSX-S150(2017 年正式上市)。
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对于国内制造商的不作为、总是只做 “ 垃圾 ”、低性能产品感到极度无奈与失望,感觉从企业理念到所有的产品,国产的到处都是可以吐糟的地方。但看到过很多的事情之后,我们明白我们对国内制造商,期待归期待、但一切都有市场法则与规律的,开发新的
发动机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往往是一场赌博,因为即使是像 Honda 那样的企业,也会有被雪藏着的产品。
现在的市场环境是否有了很大改变、甚至有没有改变,无法三言两语说得清楚,只知道进口正贸车越来越多、国产的 DOHC 车型也越来越多。经过了这么多年来的雪藏,个人的感觉是,类似于这副 ZS127 的产品,今天不再像当年那样的倍受冷落了,现在的市场、在这级别中还是一片空白,尽管很多的 250 cc 车型也就是一万多、让表面看上去的竞争力受限,但不要忘了、你还可以瞄准日本牌子的街车类产品(差不多的价格、但更高的整体配置),与现有的阿普利亚150 cc 系列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产品线。至于是否能把成本控制下来、好跟贝纳利那台不到九千块的弯樑去竞争,那就是宗申内部要去算计的事情了,我们只是负责动动嘴皮子、磨叽磨叽的角色,并非下注赌一把的人,无法对输赢负责。
而在 ZS127
发动机推向市场的同时(2004年),宗申另一个拳头产品 ZS177MM、也就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 NC250,已经进入了量产前的最后准备,而当时给出的大概报价是人民币九千元、含
化油器,可选配电喷系统。稍后,我们将会另文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