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登录 注册
  • 切换到宽版
  • 指尖摩托       | 购车、用车、养车、修车一体解决方案

    环游中国:鲁古河自然保护区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7 22: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摩托 于 2016-1-28 12:58 编辑

    ======继续环游中国===接着转======
            到达河源鲁古河自然保护区有三条乡道,南面有石角村到黄岭村,北面有新丰县城到鲁古村和马头镇到保护区水库两条。三条乡道并不相连,看了一下谷歌卫星图,黄岭村和鲁古村之间隐约可见一条小道相通,于是决定走石角村到黄岭村,如果能从黄岭村到达鲁古村,就相当于横穿整个保护区。
    20.jpg

            石角村在九连山脉中一个相对平坦的一个山谷地带,山谷很窄,穿过村子,一条单行乡村公路开始在荒山野岭中盘旋。
    公路是条硬化水泥路,沿途不时可见“森林防火”和“封山育林”的告示牌,没看到任何农作物和牲畜路过的痕迹,虫鸣鸟叫一路不断,让人感受到了真正荒无人烟;偶见公路塌方的修补痕迹,证明这条公路还有车辆行驶。
    21.jpg

    22.jpg

            荒山密林中穿行十几公里后,在一个山中凹地看到了一个村庄,村庄不大,房舍较为古朴,都是土木青瓦的传统农村民居。 行至村尾,道路已绝,农田中一对农夫正在割收稻谷,上前询问,告知当地已是黄岭村,山中无路可去鲁古村,颇感失望。回到路傍,一位大叔好奇揍来闲聊,大叔五十来岁,小孩和老伴都在珠三角一带打工,自己不舍山中清凉和新鲜空气,独自留下躬耕自食。
    23.jpg

    24.jpg

    25.jpg

            据大叔描述,从黄岭村本有条土路到鲁古村,为当年伐木时所修,现已经荒芜,如果晴天并且车技较好,可以穿行,但山中前一天才下过大雨,恐难翻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22: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有路,自然要一探究尽,但只翻过一个山丘,山路的泥泞超乎我的想象,加上左脚带伤,决定放弃,原路返回。
    26.jpg

    27.jpg

            绕道马头镇走北线,到鲁古河保护区水库,一路景色平平,库区亦大门紧闭,山中休息片刻,前往新丰县城保养摩托。新丰县城在一个很狭窄的盆地之中,由新丰到翁源,一出县城就开始随盘山公路翻山越岭。
    28.jpg

    29.jpg

            翁源以上,是九连山脉中一个相对较为开阔的坝区,但县城却在坝区边沿;到达县城天已尽黑,城中旅店较贵,决定前往江尾镇过夜。 县城到江尾镇不远,道路转为平整,但一路的远射灯照得我几乎没看清路面状况,全凭一种摸黑走夜路的感觉骑到了江尾。在镇中展转数回,终于找到了一家旅店,30元一晚住下,房间卫生条件可以,没有空调,好在粤北山中天气不算太热,整晚风扇都没用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22: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晨起来看天气预报有阵雨,但窗外晴空万里,应该一时半会下不起雨来,决定去看客家群楼。

            翁源两处比较有名的客家古楼都集中在江尾镇,两处相距不到3公里,南塘村沈氏客家群楼规模宏大,而思岭村张氏围楼精巧贵气;当然这是就留下的古楼而言,据说没荒废之前,张氏楼群要比沈氏规模宏大得多。

            南塘村沈氏客家群楼位于江尾镇西南方向1.5公里处,全村已基本无人居住,部份楼房已经倒塌,沈氏宗祠——长安围正在维修。

            看过几个粤北的客家古村落,客家人多以族姓建村,以宗祠为核心,宗祠前必有池塘;后氏根据长幼秩序向宗祠两侧发展,两侧已发展到极限,只能向宗祠后方发展建房,绝对不能建在宗祠前方。所以由原始村道走进客家古村,多半会先看到宗祠正门。
    30.jpg

            长安围是最传统的围龙风格建筑,以宗祠井厅为中轴,向外围成一个马蹄式的圆。最外围的房屋基本保存完整,内围除了宗祠前的几个井厅,都已倒塌得所剩无几。从倒塌的横断面看,很多应该是几十年前新建的土砖房,为什么会在一个600年前的古围楼中有几十年前的新建的土砖房?这问题在我游览张氏古楼时得到了答案。
    31.jpg

    32.jpg

    33.jpg

            张氏围楼按八挂形状修建,俗称八挂围,因地处葸茅岭,又称葸茅围。和南塘沈氏古村分处镇头镇尾,一畦水田相隔,绕道镇中已不到三公里,若横穿田野,步行半小时应可到达。
    34.jpg

    35.jpg

            一位八挂围的张姓后人告诉我,古时,两姓常因利益争夺发生械斗。提及南塘沈氏长安围他面上略有不屑,说长安围的房子很小。说起八挂围他兴奋地向我讲述曾经九十九条巷子的热闹景象,随意指点东西南北,说出四道侧门的八挂名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23: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爱摩托 于 2016-1-27 23:01 编辑

            当年繁华巷弄,如今已荒草萋萋,若大的八挂围到处是残垣断壁,曾经的厅堂、卧室已成菜园。初到八挂围,门口垃圾满地、藤蔓侵阶,说不尽的破败荒凉。
    36.jpg

    37.jpg

            我在八挂围遇见他时,他正赤着上身在一排尚未倒塌的房屋前乘凉,他告诉我独居在八挂围中,这让我颇感意外。
    他居住的房屋紧邻宗祠左侧前排,山墙明显有刚修补不久,房屋是借住亲戚的,这已是他第四次搬家,原本分到的祖屋已经倒塌。所谓“分到”原格讲是“留给”,因为围楼中按嫡庶长幼排序,他父亲继承了张氏最多产业,解放后划成分自然划成了地主。政府给了他们一家9口人两间老屋,晚上需打地铺。“当时住没地方住,饭也吃不饱,成分又不好,谁愿嫁你,等土地下放,都三十多岁了,哪里去娶老婆?!”说到此他面庞不停抽搐,这是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痛。

            他排行老三,三兄弟中只有老二(还是老大忘了)比较流氓,没因是坏分子就老老实实,反倒娶了老婆。
            他由正门左侧的寅门进出,这是几百年留下的传统,非重要祭祀活动或迎接获得功名归来的族人不走正门。
    38.jpg

    39.jpg

            杂草丛生的巷道中,因他一人行走露出鹅卵石小道。
    40.jpg

            和南塘长安围一样,围楼中夹杂着许多明显是三四十年前建造土坯瓦房。这种土坯房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都和几百年前的青砖房一样的卵石基座,这位张氏后人告诉我,因为五十年代末围楼中大量的房间被拆去盖集体食堂,后来人口不断增加又在原来的地基上重新修建了土坯房。
    4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23: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江尾镇沿一条省道北行40公里,翻过一座高山,到达司前镇;改县道右行二十里,开始绕山上坡,十里,正式进入车八岭自然保护区。
    42.jpg

    43.jpg

            江尾镇到司前镇一路艳阳,改县道后山谷中天色渐行渐暗,前方乌云片片,正缓缓聚拢。上到半山已有零星雨点散落,急忙停车,套上雨衣,为不让伤口沾到雨水,将赤裸的左脚也给套上鞋套,因在烈日下逛了两个古围楼,伤口本有些发炎,此时套上鞋套一闷,阵阵疼痛传来。

            忍痛骑行几公里,路傍忽现错落两间简易小屋,纵然此时雨点没有回大之势,仍决定停下避避。
    入屋一看,屋内参差堆放着几张桌椅,还有些破碎的杯盘,应是以前在山中开的山庄,大概最近几年政策收紧,已经关闭废弃了。
            摩托车可以直接从门口骑进房内,于时决定晚上在此过夜,甚至有在此休整养伤两天的打算;最后水源问题,放弃了。
    44.jpg

    45.jpg

            继续沿山中公路前行,路上车辆不多,行十公里,有几间略显斑驳的旧楼,我猜想应是林场的单位旧房。暮色将临,本想借个廊檐打帐篷,停车走进四处打量,一间破旧凌乱的厨房内一老头在往十几个保温瓶里装开水,简单交谈几句,其言不善,借地之事只好隐而不语,继续前行。
    46.jpg

    4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23: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骑行十来公里,雨点再降,套上雨具骑行几分钟,路傍有家摩托车修理店兼营日常小百货。是排用石绵瓦搭起的简易棚屋,有个小车棚,先把车两骑进车棚,再去报告老板。老板是个瑶族中年妇女,穿着一般的现代服装,普通话也讲得挺好,她的少数民族身份当然是我询问得知的。她正在杀鸡,一个约四五岁的小孩独自在另一个房间里看电视,不时出来闹腾一番,大概是饿了吧。

            看她用煤气做饭,我顺带询问,保护区内是不是不允许用柴禾做饭,她说还是有人偷偷上山砍柴,只要不被抓到就行,其实如果政府真要严管,偷偷砍回来也能查到,因为木柴不是黄金,不是可以藏得住的。大概是宥于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政府闭上一只眼吧!
            雨越下越大,老板的鸡都煮熟了,还没有停歇的迹象。开始我以为杀鸡是有客要来或者要做一顿丰盛的晚餐等待丈夫归来,不料鸡一煮熟,母子二人就开餐了。妇女未脱农村熟人社会“来的都客”的思维,在桌上多放了一副碗筷,叫我吃饭,当然她只是随便带了一句,加上我还没练就一副蹭饭的脸皮,谎称已经吃过了。农村是要再三邀请以表诚意的,其实是中国文化中“半推半就”这种虚伪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很能理解瑶族妇女的行为,她生长在农村,又面对过往的陌生人做生意,而车八岭又不算什么出名的景区,游客不多,于是她未能完全从一个熟人社会的思维转变成为陌生人社会思维。我向他借修理铺搭帐篷时,他面有难色而没有直接拒绝或者学会一套委婉拒绝修辞。
            为了避免尴尬,我转移了话题。外面天已尽黑,雨仍未停歇,不过明显小了许多,于是套上雨具继续上路。

            出村不久,雨势转强,略觉寒冷;雨点打在头盔镜片上,叠加成流,眼前一片朦胧,只能看到公路的一个大概方向;休息一个多小时后稍缓的脚伤疼痛再起,于是决定,有房就停。
            车速降到20以下,骑行半个小时,终于看一以堵约两米高的破旧围墙,围墙拐角处有一个牌楼式的大门,心中大喜。
    下车,跨过大门,用帐篷灯当电筒一照,门外密林参差,荆棘密布,紧揍的雨点打着山林簌簌作响,俨然也是原始森林。原始森林中,有些古扑沧桑的一堵围墙和一道大门突兀而生,在浑黄的帐篷灯照射下仿若幻影,自己都怀疑是不是在做梦或者产生了幻觉。如果此刻一个撑伞的白衣美女珊珊而来,将我引入一个宽敞温暖的精舍阁楼,也许第二天,我就在密林中剩下一堆白骨;若干年后,不知谁会在密林中发现我那锈渍斑班摩托和已经腐烂成渣的驮包(人越是在孤独无助时越容易胡思乱想),如此一想,就没再多看围墙和大门一眼,急忙点火继续前行。

            水库风景一般,倒是在水库大坝上看到一个青山环绕的田园村落,村中几排青瓦土房排列整齐有序,看来有些来头,决定一探究尽。到达村中,一排长长的土砖瓦房正中大门洞开,门框有些斑驳脱落,两侧的墙体看似修补不久。侧门有几个老头正在闲聊,我下车询问,说明来意,老头们先是奇怪地打量了一番我只穿着一只鞋的双腿,在排除神经病和神仙两种可能性后,准许我入内参观。瓦房是幢客家方形围屋,由正门进入即宗祠,和我在江尾镇看到的马蹄形围屋一样,都是层层入内的厅堂和天井,最后面的厅堂供着祖宗神位。宗祠两侧是村民居住房屋,间间相连不留空隙,房屋纵横垂直,整群建筑呈现方形。走出大门,一位老人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围屋的情况。
    48.jpg

            村庄叫周家田,但全村姓钟。据说这山下田地本是周家所有,他们的老祖宗是周家的小长工,因为聪明能干,东家便帮他娶了老婆,准予在这田间盖房居住,从此人丁兴旺,几代后已经超过了周家。周家则逐渐衰落,一代不如一代,最后将田产卖予钟家,迁出了周家田。
            据说这山中小村还出过一个进士,围楼正门上本有一块几百年前官俯所赐的匾,已毁于文革。老人指着门前的两块石碑说,这石碑不是随便可以立的,只有功名之家才被允许。碑上字迹模糊不清,老人也不知道立于何时,只知道祖辈的祖辈就有了,应该几百年了吧。
    4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23: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8 0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美的风景,看着看着就觉得这个冬天不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8 08: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景如画,值得骑车去旅行的好地方,远离都市的喧嚣,回归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2: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QQ手机版 流量统计 小黑屋 指尖摩托 鲁ICP备15035114号-1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