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登录 注册
  • 切换到宽版
  • 指尖摩托       | 购车、用车、养车、修车一体解决方案

    为中国摩托定位(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30 14: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art4 未来之路:以成本创新为核心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除了摩托车行业以外,其它制造业也在国际市场上风起云涌。以家电行业为例,家电行业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也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典型行业之一,涌现出了格力、海尔、海信、长虹、、格兰仕等大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家电企业。相比之下,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国际化经营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家电生产大国之一,几种主要家电产品的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中国的彩电产品占全球产能80%。空调器产品占全世界产能的75%,冰箱产品占全世界产能的50%,洗衣机产品占全世界产能的40%,绝大多数小家电产品80%以上的产能也在中国。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家电生产中心。
      我国本土家电品牌在完成了国内市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后,开始进军海外市场,要在全球实现这种跨越。如今,都以自己的品牌出击海外市场,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对中国摩托车行业来说,家电行业的国际化经营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与摩托车行业一样,我国绝大多数家电生产线都是靠引进发达国家淘汰的技术发展起来的。30多年来,由于国内消费者的巨大需求,市场并没有对家电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家电企业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家电产品面临更新换代时,部分企业技术水平已经落后于市场需求。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家电技术更是明显落后于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技术含量低导致产品赚取的利润远远低于出口数量的增长。可以说,我国大部分家电企业只能说是家电的加工厂,缺乏自主设计和自主研究的能力,而这一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缩短。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家电行业产品在国际上定位中低档。由于国际分工的细化,原来是家电生产大国的发达国家也成了中低档家电产品的进口国,这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其它行业相比,家电行业受国家政策保护的力度不大,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企业对市场的运作能力较强。虽然我国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档次不高,但在中低档家电市场仍有较强的竞争力。
      再回到摩托车行业,由于我们国家整体研发体系的局限和积累的不足,要在原创、前沿的基础研究发明方面有质的突破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尽管自主创新是实现产业升级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但面对我们在总体资源、能力都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中国摩托车行业目前的基本指导思路应该是成本创新,唯有这样才能支撑中国摩托车行业未来的升级换代。
      随着企业全球化的加快,任何技术创新所能带来的模仿壁垒和垄断利润都在快速下降,相对同质化的竞争让低成本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必要条件。而作为中国摩托车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形成的能力,在残酷的价格战中把有限的资源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在低端价格需求带形成的市场则为这些企业提供了足够大的规模。
      当前,全球各大企业都在积极进行战略性调整:本田更加注重自身发展质量,与印度的合作伙伴分道扬镳;雅马哈加强对小排量产品的投入,市场重心转移到新兴国家;哈雷、宝马、杜卡迪等纷纷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开拓力度。但不管怎么样,任何摩托车企业都必须在立足产品核心价值的前提下,把产品做好,然后以价格优势抢占市场,在占领了足够大的低端市场,拥有一定规模的时候才能将竞争对手击溃,从而开始提升自己,开始培育自己的品牌感知力,营造品牌力量。不怕环境如何,只要坚持“同质价廉,同价质优”的原则就一定能扩大自己品牌的市场份额。
      坚持成本优势,中国摩托无疑能够在一段时期维持自己的国际地位。但在经济加速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摩托行业不仅要着眼于当前,更要着眼于未来和全局。对于中国摩托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形成真正的制造文化,没有过硬的制造文化,同样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中国创造”。同样,对于当前的中国摩托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模式,而是深刻的理解认识,并真正形成一种理念上的统一和现实中的实践。
      今天的中国摩托所面对的不仅是国内市场,而且更是一个全球性的多元市场。进行全球性布局、进行全球竞争将是中国摩托国际化的一个趋势。国内市场需求的单一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摩托的升级,也限制了进军中高级市场,因此中国摩托行业需要在全球市场进行生产的体系化。生产的体系化包括生产价值的核心理念,质量与保证体系,全球生产、研发与销售的集约体系的形成等。建立一个全球生产、研发与销售的体系不仅可以根据市场差异而进行研发,而且还可以在全球市场与日本摩托进行竞争,有效地牵制对手。
      在技术方面,中国摩托不能长期徘徊在中低端,而必须进行升级换代,取得核心技术的突破仍然是其中的关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带来了竞争,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欧美摩托车企业陷入困境给中国摩托获得核心技术提供了新的可能和途径。无论是宗申还是钱江在跟欧美的合作上都作出了有益的探路,为中国摩托进入高端市场提供了路径参照。下一个十年,中国摩托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应该不是问题。
      另外就是品牌的打造。目前中国能够形成国际印象的本土摩托品牌实在是太少。真正的品牌印象不是你宣传什么就是什么,而是你的品牌所带来的体验,由体验而产生的印象。比如宝马强调的是驾驶快乐,它的宣传来自产品本身,以及技术功能上的支撑;法拉利追求的是速度和快感,而它同样在这个方面保持着自己的领先。就像苹果的转型一样,其iPhone走的是时常路线,关键是其设计、功能都能予以支持。对于中国摩托来说,品牌印象的形成不仅是产品功能上的体现,还包括真正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这是值得行业探索考量的问题。
      总的来说,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仍然处在对发达国家的产业追赶期,中国制造业可以说仍然是以价格竞争为主导,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的必然形态。因此,我国摩托车行业应紧跟技术发展潮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契机,利用好自己的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那时,中国产摩托车在全球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强势品牌将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市场扩张,实现由摩托大国到摩托强国的跨越。(完)
      本文来源于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30 18: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不是把摩托车作为生存谋生的工具,而是当玩具或旅行出行的工具时,摩托车产业自然会脱离低档小排量车占大多数的现状而走中高端中大排量的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22: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QQ手机版 流量统计 小黑屋 指尖摩托 鲁ICP备15035114号-1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