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爱,或是不爱,大排就在那里,越来越火。
对于大排摩托,本土的摩托企业可谓是既爱又恨。爱,是因为大排摩托利润高、市场前景好,是企业摆脱困境、转型升级的良好依托;恨,是因为自身的技术薄弱,文化积淀不足,在大排的浪潮面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与本土品牌的纠结不同,国外品牌却是另一番景象。近年来,在国内摩托市场不景气的形势下,国外的摩托品牌在中国进行了大举扩张。欧美的哈雷、宝马、杜卡迪,正从小众逐渐走向更大的消费群体,专卖店越开越多。日系的本田、雅马哈等,也依托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大力推广大排产品,组建俱乐部为车友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作为摩托大国的中国,正成为洋品牌跑马圈地的战场。新兴的大排市场,正成为他人虎视眈眈的“美味”。真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吗?当然不是。
从本世纪初开始。一些有觉悟的本土品牌就开始向着大排领域进击,从嘉陵JH600开始,国内摩企开始了对大排摩托的攻关。随后,钱江收购贝纳利,宗申牵手比亚乔、隆鑫借道宝马、这些企业通过与国外品牌的技术合作,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大排产品。
先行者在大排摩托领域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大排的信心。实际上,与常规的摩托车相比,大排摩托除了技术实力要求更高,在品牌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完全不同。更主要的是,大排摩托在产品的背后,还承载着更深层次的文化精神。
在许多大排车友的眼里,大排不仅仅意味着动力的强劲、马达的轰鸣,更意味着自由奔放的生活态度。而大排所独有的摩托文化,也是本土品牌的一大软肋。引导和培育摩托文化,做好与车迷的互动沟通,也成为本土亟待补充的功课,而如今,以钱江贝纳处的黄龙600、春风650、嘉陵JH600和隆鑫LX650为代表的本土大排产品,已经拥有大量的粉丝群体,在车迷中备受好评。
不可否认,与国外高端品牌相比,国产大排还有很大的追赶空间,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洋大排”并不可怕,本土品牌同样有着自身的优势。与国外品牌相比,本土品牌对国内市场的了解更深,在售后维修等方面也便利,最重要的是,国内大排摩托售价大多在3万~5万元,相对于动辄几十万元的“洋大排”有着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对于消费能力普遍偏低的中国车迷来说无疑更具有吸引力,这些都是当前培育本土大排的良好市场因素。
后发者不一定制于人。“洋大排”的进入给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学习机会,未来,本土品牌除了在研发上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还应在思维上更多地打破传统的藩篱、创新更好的商业模式,更好地与车迷交流。抓住机遇,扬长避短,本土大排也必然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大排,我们已经在路上……
本文转载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