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飘飘 于 2019-11-14 09:38 编辑
​ 编辑:云飘飘 (本文章摘自互联网) 混合气浓度是影响发动机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喷油量的控制也是发动机控制单元最为重要的控制内容。目前发动机控制单元主要依据进气量信息,结合发动机工作温度、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等因素确定基本喷油量(喷油脉宽)。
然后根据氧传感器反馈的浓、稀信息再作适当修正,在修正过程中会产生短期燃油修正值和长期燃油修正值两个燃油修正数据。之所以需要修正,就说明有了偏差,燃油修正数据从某种程度上也就反映了目前影响混合气浓度的各个系统的工作情况。
因此,如果我们在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时能够考虑燃油修正的因素,对数据流中的长期燃油修正值和短期燃油修正值进行合理而全面的分析,对于我们快速而准确地查找故障的部件和原因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为了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现代汽车和很多摩托车上都装设了三元催化转化器,利用三元催化转化器,可以将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CO、HC和NOx等有害物质转化为CO2、H2O、N2等无害物质。
但是,只有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在理论空燃比(空燃比为14.7:1)附近时,三元催化转化器才能使CO、HC的氧化反应与NOx的还原反应同时进行,才能具有向CO2、H2O、N2无害化充分转化的能力。 因此,要想有效地利用三元催化转化器,充分净化尾气,就要提高发动机可燃混合气空燃比的配制精度,使其尽可能地维持在理论空燃比为中心的非常小的范围内。
这就需要在发动机工作时更加精确地控制汽油喷射量,并且汽油的喷射量还必须能跟随发动机工作环境的改变和不同的工况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单凭空气流量计、进气压力传感器、水温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发动机转速等信号来决定喷油量就不够了,必须要借助于氧传感器提供的反馈信号,对理论空燃比进行闭环控制。
氧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的排气管上,用来检测废气中氧气分子的浓度,并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废气中氧气分子的浓度取决于混合气的空燃比。
当混合气浓于理论混合气时,在燃烧过程中氧分子几乎被全部耗尽,废气中氧气分子就非常少(氧浓度低);当混合气稀于理论混合气时,在燃烧过程中氧分子未能全部耗尽,废气中含有的氧分子就相对较多(氧浓度高),混合气越稀废气中的氧分子浓度就越大。
废气中的氧含量浓度不同,氧传感器所产生的信号就不同,一般当废气中氧含量低时(混合气浓时),氧传感器就会产生一个约0.9 V的高电压;废气中氧含量高时(混合气稀时),氧传感器就会产生一个约0.1V的低电压。
因此,氧传感器发出的信号间接地反映了混合气空燃比的高低。发动机工作时,电控单元就会按照氧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对喷油量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使混合气的空燃比更接近于理论空燃比(14.7:1)。
系统开环控制时,喷油器对应空气流量传感器测得的空气量或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测得的负荷会有一个固定的基本喷油脉宽,并考虑发动机温度、发动机转速等因素来调整脉冲宽度。
系统闭环时,脉冲宽度可能加长也可能缩短,这样通过正负调整可以确保在各种工况下都保持合适的混合气浓度。混合气浓时,氧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增加,短期燃油修正减少,这意味着喷油脉冲宽度将缩短。短期燃油修正的减少意味着将来在诊断仪上读出的数值要小于0%。
反之,混合气稀时,氧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减少,短期燃油修正增加,这意味着喷油脉冲宽度将增长。短期燃油修正的增长意味着将来在诊断仪上读出的数值要大于0%。(不同厂家对燃油修正值的表示方法可能会不太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