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网络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一切,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无一不包揽,当然也包括商业,这是一个全新的商业社会,一切常识和经验都将被彻底洗牌。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商对传统商业系统的颠覆,摩托车行业的电商化之路该如何走呢?对摩企来说,走或者不走都是个问题!
1 摩企电商化发展现状
从2012年开始,就有一些摩企和行业媒体开始关注并探讨摩托车电子商务的发展,当时只是星星之火,时至今日,在互联在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面对消费模式的巨大变化,各大摩企的大佬们也坐不住了,纷纷试水探索电商化发展之路。有直接在淘宝,天猫上开店的,有利用自家网站直接开卖的,也有与行业主要网络媒体合作策划一些限时抢购、团购活动的,可谓各有千秋,各有利弊。
建设摩托率先在天猫、苏宁易购开网店,他们在网上主推的产品和线下并无区别,关键是价格也基本一样,,在完成收款以后,只是在原来出厂价的基础上加收几百元管理费,然后把剩余的销售毛利全部返给了这位网购用户所在的当地实体店,一方面作为他们提供后续服务的费用,另一方面是为了安抚实体渠道,让他们觉得没有被抛弃,这也是目前行业内很多企业常用的一种方式,操作比较简单易行,效果也还可以;另外,还有像嘉陵摩托这样的偏向O2O的做法,在网上宣传顺便接单,主要是JH600两轮和JH600B边三轮,一年下来业绩相当可观。正是电子商务为嘉陵这款在传统渠道中难以推广的特色产品开拓了民用市场,解决了商家在推广环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算是一个小突破。
除了建设、力帆、隆鑫、轻骑和钱江等企业在天猫这样的平台进行摸索实践外,在“牛摩网、摩托迷”等主要行业网络媒体平台进行的电子商务也值得关注,特别是牛摩网,从2014年开始,他们就全力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摩托车网购节,如“5.17(我要骑)”网购节和“11.17(要!要!要骑)”网购节等,经过几番实践,略有影响力,但成交数量不大,参与的企业也本着重在宣传的目的参与,暂时未期望能有很大的成交量,后续效果有待观望。另外,很多品牌都拥有自己的官网,有些摩企选择在自家官网上售车,这是比较省事、省钱的一种方法,但是效果不好,基本上也只是个摆设,没什么成交量。
2 摩企电商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a) 传统渠道的排斥:传统摩企发展电商的障碍从目前看,普遍性的结果有2种:一是线下渠道奋起排斥,企业左右平衡,步履艰难;另一种是企业力排众议,大权独揽,但颇感鼓掌难鸣━━企业在线上唱独角戏,线下渠道冷眼相对、静观其变,并保留适时回敬小动作的权利。
b) 服务难整合:摩托车运到以后,用户连包装箱都打不开,还要安装前轮,后视镜、蓄电池等,一般用户干不来这事,需要专业的服务;同时,摩托车是户外使用的,折腾劲最大,最容易坏,需要定期的维修与保养,所以,消费者买摩托车比买任何商品都更担心后续的服务。基于以上2点,必须依靠传统渠道,并且还必须有遍布全国的服务体系,否则就算有订单也难成交,或引来很多的客户投诉和抱怨。
c) 消费者缺乏体验感:电商模式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弱点,物流体系薄弱,如支付的安全与便捷性,但这些其实都是电商的“伪缺点”,是通过配套体系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开发可以解决的“伪缺点”。电商模式的阿喀琉斯之踵,恰恰可能就在其最大的优势——这种远程购物的模式上。
汽车,摩托车均属于“重关注度产品”,虽然汽车之家都牛到上市了,可还是走的传统路子,靠用户量赚广告商的钱,在线卖车并不容易操作的原因有几个:一是价格,动辄七八千、两三万的,下手之前会慎重考虑;二是男性消费者,也是摩托车的主力消费者对车有一种特殊的情绪,车不仅是他们的代步工具,更是他们的一个朋友,一个知己,男人很难不对这堆钢铁产生好感。他们更喜欢看到流光溢彩的烤漆,触摸充满肌肉力量的车身,倾听到咆哮的轰鸣声,于是,结论很明显了,此类“高关注度”的产品很难在网上销售,因为消费者无法感知产品,也就无法体会产品,进而促成购买欲望。
电商最大的局限反而来自最大的优势:电商看起来是打破了空间的界限,让沟通成本降低,其实反过来说,电商带来的恰恰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难以消除的距离和隔阂感,品牌呈现的调性与内涵,在千人一面的网页中,在漫无目的的鼠标滑动中,统统被稀释飘散在空中不见了。互联网的确重组了世界,但其实距离感有时不但没有被缩小,反而被愈加放大到千里之外了。
黑客帝国的景象(一切皆可数字模拟)毕竟还没有到来,每个人都得接接地气的,去享受下午的阳光咖啡馆,去漫步在满是落叶的小街,去感受阳光和空气的气息,当然,也包括上街,去逛逛那些你熟悉和新鲜的店铺。因为购物,已经是一种不可剥离的生活方式之一了。(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