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的风风雨雨中,中国摩托车行业一步步崛起,走过了独立自主的发展历程。如今,中国早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摩托车第一大国,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可以说,中国摩托的历史,就是改革开放的缩影,中国摩托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中国制造在海外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在经历30多年调整增长后,中国摩托车行业最近几年来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当前的中国摩托来说,黄金十年已经过去,真正要面对的是未来的市场竞争,这决定着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命运。在禁限摩的背景下,国内摩托车市场日渐萎缩,国际市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要想在今后保持自己的竞争实力,与日本摩托一较高下,必须有全球性市场作为依托。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摩托用什么去对抗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摩托行业如何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为自己定位?中国世界摩托车制造大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这是个充满挑战的问题。本刊将回望中国摩托的发展之路,剖析国内外的行业环境,探寻未来的致胜之道。
Part1 国际地位:产销第一大国
在全球范围内,摩托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洲3大洲。近些年,非洲和大洋洲摩托车产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全球范围内所占比例和影响力还较低。在亚洲,摩托车产地主要有中国(包括台湾地区)、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欧盟27个国家中,有越过3.8万家摩托车相关企业,其中800多家是摩托车制造商,80%分布在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欧盟摩托车工业协会成员拥有欧洲90%以上制造能力。南美洲的巴西近些年在摩托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正在成长成为国际摩托车产业的一支劲旅。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摩托车产量有限,但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却普遍在亚洲平均水平之上,而且拥有哈雷、宝马、比亚乔、杜卡迪、KTM等众多国际知名的高端品牌,并有着悠久的制造历史。亚洲地区虽然摩托车产业规模庞大,但除日本之外整体技术水平较低,除中国和印度之外,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的自主摩托车品牌较少,而且组装之风盛行。
总的来说,世界摩托车产业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征:发达国家的摩托车生产主要集中在大排量车型上,发展中国家则主要集中在中小排量车型上。发达国家摩托车产业较发展中国家成熟。发达国家的摩托车产品附加值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企业已向发达国家市场进军。中高端品牌向中国等新兴市场渗透力度加大。
由于经济形势低迷的不利影响,传统的中高端市场消费力正逐渐衰退,而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为典型代表的新兴市场消费力提升,消费观念转变,哈雷、宝马、杜卡迪等一线品牌开始向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倾斜,不仅不断扩大在这些市场的行销网络,而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优势,试图寻找新的商机和战场。
在几十年的碰撞整合发展中,世界摩托车产业结构体系也几经调整和变迁。在上世纪中后期,摩托车产业重心转移到日本,日本摩托车产业技术和产销量曾一度居于世界首位。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全球摩托车产业又进行了一次大的转移,由日本向中国转移,这也带来了中国摩托车行业的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摩托车产业迅速崛起。经过起步、发展、整合、重组,风雨兼程、跌宕起伏的艰难历程,经过摩托车工业战线的努力拼搏,中国现已跻身世界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经历了30年的发展,中国的摩托车如今的保有量已经达到1.6亿辆,是中国保有量最大的交通工具。如今,中国摩托车行业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产、开发、营销体系。有相当一部分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有一批名牌产品覆盖市场。
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崛起改变了全球摩托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尤其在中小排量的中低档产品制造上,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竞争对手。一方面中国有着日本和欧美国家无法比拟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国内的摩托车零部件产品质量正在接近国际标准,加之中国摩托车零配件配套逐步完善,使得在中国生产和组装摩托车的成本要低于日本和欧美国家。这样,在摩托车领域便存在着3种力量:以高技术、大排量为主的欧美文化型品牌,以高技术、高质量为主的日本竞争型品牌,以小排量、低价格为主的经济型品牌。但是,真正主宰摩托车领域的并非处于最高端的欧美品牌,而是日本与中国的摩托车品牌。
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崛起不可否认,但世界摩托车产业的技术与研发中心仍在欧美和日本。中国摩托车企业已经完全具备了小排量摩托车的制造技术和能力,同时也占有全球约1/2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些低端产品的阶段性成功主要是取决于大量的经济落后市场的旺盛需求和中国国内的低成本优势。
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两年时间里,中国对“市场换技术”策略进行了深刻反思,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各级政府产业发展规划到各生产企业,意识到“市场换技术”之路难以继续走下去,尤其是日本企业一向对技术进行严格封锁,核心技术难以获得。
为了实现根本性突破,中国摩托车企业纷纷把目光由过去的合资模式转向新的途径,或者跨国并购,或者突破现有的合资模式,寻找新的合作形式。先是宗申集团通过收购佛山比亚乔结缘意大利比亚乔,接着是隆鑫牵手德国宝马,然后是钱江收购意大利百年企业贝纳利,轻骑联姻法国标致等,掀起一股中国摩托车企业与欧美老牌摩托车企业合资合作的高潮。
在中国摩托车行业加紧行动的同时,日本摩托车行业也在积极进行产业布局的调整,以维护“世界霸主”的地位。金融危机爆发后,各支摩托车力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在此期间,印度摩托车行业异军突起,利用价格优势大肆抢占市场,给中国摩托车行业带来很大压力。2010年底,本田宣布出售其所持的英雄本田的所有股份,原因是与印度英雄方面的战略意图分歧,本田希望继续扩大在印度的战果,而英雄方面则希望向国际市场发起攻势。英雄是印度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其战略意图彰显了印度摩托车行业抢占国际市场,在国际摩托车产业中争取一席之地的“雄心”(待续)
本文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