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网络
Part 3 行业自律和规范是反禁摩的开始
主持人: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那句“一个摩托两个筐,收入赛过胡耀邦”,那是多么振奋人心。那时候的摩托车在公众和政府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光明、正义的,是与改革开放同步的,是契合社会发展脉络的。但是30年不到,摩托车在地方政府心目中就成了“不安定因素”,必须禁而快之。这强烈的反差从何而来?
刚才左董提到泰安禁大排量车的信息,我也在网上搜索了这次报道。。报道称泰安的大排量摩托车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起居,比如一些车改装后,噪音相当大,扰乱了市民的生活,还有一些无牌摩托车在城区飞速行驶,面对警方查处肆无忌惮,加速逃窜,严重影响了城区道路通行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警方才不得不召开听证会,探讨如何处理大排量摩托的问题。
左宗申:这也是中国大排量摩托车如何与城市和谐共处的问题。机车骑士在享受速度带来的快感时,也不能忽略公众的感受,不能因个人的自由而忽略他人的自由。这一点,已经有很多专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是执行效果不佳。对于一些正规的俱乐部成员,我们可以通过签订契约对他们进行约束。在这点上,很多有先见之明的企业已经在这么做了。这些企业要求,它们品牌的大排量车队出行必须遵守规则,屡次犯规的队员,俱乐部会将其除名。通过保证队员的素质,维护其车队的形象。包括现在很多在移动互联网上发起“骑士宣誓”,希望每一个骑士都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秩序,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但是我们无法监管一些“散户”,一些特立独行的机车骑士。对于他们来讲,骑大排量就是想爆表,就是要“炸街”,就是要听这震耳欲聋的发动机声音,他们是一分钟都不能消停的。
洪耕:现在玩大排量车的有两种人,一是事业有成的大叔,一是热血沸腾的小青年。前者一般将大排摩托车用于远途摩旅和日常出游,后者往往用于在城市寻求刺激比拼车技,所以大排量造成的问题主要出在小年轻身上。但是有一点我们不可否认,很多企业在宣传大排量摩托时,态度暧昧不清,往往会夸大大排量的速度感、彰显个性以及发动机声音雄浑等元素,甚至有的企业还提出“危险才是大排量摩托车的卖点,不危险就是平庸”这种对青少年误导的命题。我们的宣传海报上,摩托车摆着嚣张的姿势,文案上满是“个性、热血、特立独行、欲望”等带有强烈暗示的词语。加上现在的影像制品中对“飙车”的渲染,对所谓英雄的顶礼膜拜,更是让青少年觉得飙车就是英雄行为。比如前不久上映的《速度与激情7》,这种宣扬疯狂飙车的电影居然可以拍到第7部,可见它的影响力有多大。不过值得警醒的是电影男主角也死于飙车,可见人的自由是相对的,需要外力约束,需要政府、媒体以及制造商三者共同参与正确引导。
张洪波:行业自上而下需要自我的约束的精神,这点不可否认。刚才洪董也提到因为大排量带来的不良影响导致公众的厌倦和政府的干涉,这让我想起近些年关于飙车的新闻事件。比如哪个隧道出现法拉利和兰博基尼追尾啊,哪个地方保时捷飙车撞护栏啊,哪个滨江路深夜豪车竞速啊,相信大家经常会看到这类新闻,而且出现在这些新闻中的多是汽车。既然如此,政府部门为何不禁汽车?
行业自律我认可,大排量是未来的希望,必须培养骑士的自我约束能力这点毋庸置疑,不过光是摩托车行业注重自律是不足够的,我们还需要更公平的环境。
洪耕:过去我们一提到城市禁摩就拿欧美国家来比较,但是我们在欧美国家考察,包括在台湾地区考察的时候,确实感触颇深。台湾人非常自律,我们没有看到飙车、闯红灯、乱变道、乱停、乱按喇叭、超速等情况,大家看到的是各种类型的车有序通行,交通秩序良好。
所以行业自律这一点我们不能回避。行业如何自律?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刚才大家谈了很多,不过都忽略了企业的自律,其实,行业自律应该从企业自律开始。首先,企业必须保证产品的排放标准,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城市禁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摩托车燃气排放不达标。我们企业为什么要给政府留下把柄?我们在呼吁解禁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的产品释放的尾气污染有多严重?其次,企业必须加强安全,强化摩托车和谐出行的概念;再就是渠道规范,经销商必须按期对消费者进行培训,在售出车辆后,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干涉机制,消费者应该签署《消费者守则》,在享受机车出行的同时,要肩负和谐出行、不影响他人自由的责任。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形成这样的共识,通过舆论不断灌输这样的观点,尊重他人,安全出行。
田育民:当然,规范摩托车生态圈势在必行,圈内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净化机制,一个车队的领队必须遵纪守法,积极健康;一个俱乐部的带头人,必须承担约束俱乐部成员的责任。包括我们经销商在售出一辆车时,应该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合适的交流文化圈,让他们成为一个群落的组成部分。每个群落有独立的法则,而所有的法则都应该建立在“不扰民不影响他人自由”的前提下。而企业未来对传统渠道经销商的评判,应该将“引导使用”的能力放在首位,“引导消费”的能力放在第二。
张洪波:这点我认可,摩托车商会过去一直提倡文明出行,也曾在许多城市宣传摩托车相关安全知识,消除公众对我们的误解。我们提倡地方俱乐部和企业合作做一些慈善活动,比如企业赞助,通过车队给孩子们送课本、送书包,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们等等。我认为这些活动,企业应该多做,这种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比如前几年宗申摩托发起的“开往春天的摩托”慈善活动,为春运期间返乡的农民工送爱心,这些都是能提升公众对我们行业关注度的。
左宗申:现在摩托车俱乐部发展很快,连摩托车年销量不到10万辆的山西也有四五家俱乐部,这么小的市场同样不影响他们玩大排量车的热情。但有个问题是,玩摩托车的朋友们都是非常个性的,他们往往只跟相似度高的摩友一起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圈子要么按摩托车排量划分,要么按品牌划分,这就导致了摩托车圈子化,而小圈子化是不利于俱乐部的凝聚和管理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小县城居然暗藏着好几个摩托车队伍的原因。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小型队伍整合到一两家俱乐部里,无疑能在当地起到示范和精神向导的作用。如何规范俱乐部,我认为关键在上层,也就是工厂之间的态度。
主持人:过去面对禁摩问题,行业人士往往显得是很激愤,要么是诉诸法律,要么是血泪控诉,但是今天各位大佬却能在自律问题上如此公允,这是一种开放的态度,当然也是行业与城市和谐共处必有的态度。在禁摩问题上,我们尝试着站在政府和民众的立场来看,看能不能与政府达成共识。我们将这种对抗情绪,反禁摩这种口号式的宣泄,转化为合作共赢的思路,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策略方法,才是争取权益的正确姿态。(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