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登录 注册
  • 切换到宽版
  • 指尖摩托       | 购车、用车、养车、修车一体解决方案

    西楚霸王如何自毁长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30 15: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来自网络

    摘要:项羽是中华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之一,可在楚汉之争中,他却输得一干二净,最后自刎垓下。
            项羽之败,成因很多,最致命的一点在于:他只是将才,而非帅才。攻城拔寨是其强项,而掌控队伍、凝聚团队的水平却奇差无比。他失败的根由就在于,身处主帅之位,他却“个人英雄主义”之欲泛滥,一直迷信自己的将才,喜欢冲锋陷阵,而对自身管理团队的整合上既不擅长、更不上心。
            在与刘邦的对决中,他本有义帝(楚怀王)在手,外有赵、魏、淮南等各联盟拱卫,内有范增、陈平、韩信等一流人才辅佐,处于极有利位置,但他却刚愎自用,几乎步步臭棋,亲手毁掉自己的得力创业团队,最终折戟沉沙。
            如果放在现代公司组织的框架下考量,项羽是创业中冲在最前面的“个人英雄主义者”,他只迷信个人贡献,毫无“领导力”可言。管理者更重要的是“隔山打虎”,而不只是自己亲自上阵去拼杀。项羽只擅长于冲在最前面,但对于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在凝聚团队、考核分红、人才选拔上的能力,他却一窍不通。

    诛杀创业元老遭致背弃
            义帝是个可怜虫。他本名熊心,是战国时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秦亡后流落民间放羊,日子倒也平安无虞,但却被项家作为招牌拎了出来,稀里糊涂成了秦末起义大军的共主。
            当时各地反秦,诸侯将领都在寻觅六国后人号令四方。项氏家族起兵后,也缺少这一黄金招牌。谋士范增建言立熊心为王:秦灭六国,楚国最为无辜。自楚怀王(熊槐)入秦不返,至今几十年过去了,楚国人还在哀怜他,所以楚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也正是有义帝这块招牌在,项氏的军队才愈聚愈大。不久之后,义帝又成为天下各路反秦义军的“盟主”。可以说,在反秦的事业中,他既是创业元老,又是精神领袖。
            秦亡后,义帝的利用价值似已结束,如何处理他成了项羽的一道难题:留着,头上有人,总会碍手碍脚,自己这个西楚霸王肯定当得不痛快;除掉他,也就是手起刀落的事,不会有任何反抗。
            最终项羽选择了简单粗暴的方法——— 密令将义帝沉于江中。
            这一招奇臭无比。一方面,此举违背当时道义,引来天下非议;另一方面,刚刚功成名就,就诛杀创业元老,更让团队其他成员心寒,有样学样,暗中背弃项羽。
            而相反,留着义帝供养,掌控手中,便相当于楚营的护身符。这一点,后世的曹操便做得相当聪明,好处多多。
            此次诛杀,也被敌手刘邦抓住口实。义帝沉冤,他下令三军发丧,缟素三日,并发檄文通告全国,指责项羽大逆不道。天下各国响应,他率领五路诸侯大军杀奔彭城,楚汉之争由此展开。显然,此回相争,项羽在道义已然处于下风。
            单纯从策略而言,等天下一统,再杀义帝也不为迟。而刘邦一统天下后,接连诛杀韩信、英布等开国元老,做得比项羽更为龌龊,但那时天下归刘,并无反弹;而项羽在十八国诸侯林立、自身未稳时,就诛杀创业元老,明显操之过急。

            分红不均自毁联盟
            诛杀义帝,还只是遭口诛笔伐,而其分红不均的蠢行却直接把自己的创业成员送入敌方阵营。
            秦朝暴虐,天下各路英豪共同反秦,相当于一次中小股东合股的风险投资———虽各怀鬼胎,暗打算盘,但大致目的还是相同的。问鼎成功,创业团队都眼巴巴地等着分红。项羽功劳最大、势力最盛,当仁不让成了掌勺者。他册封十八位功臣为诸侯,自封西楚霸王,天下各国皆听其号令,一时辉煌至极。
            但就是这次分封,因他厚此薄彼、赏罚不均,埋下了祸根,导致多人反楚,最终投向汉营。———项羽再次暴露了其掌控团队的短板。
            比如,齐国实力最大的田荣,本来有大功,却因事得罪过项羽。结果趁此机会,项羽给他穿了小鞋,册封另一个将领田都为齐王,对田荣置之不理。田荣恼羞成怒,率先反抗,夺了三齐之地,又策划联合赵国反楚,对项羽威胁极大。刘邦也趁此起兵,攻打楚国。
            再如,赵国的张耳、陈馀功劳相当,而项羽只因与张耳交往过密,便封了张耳为王。陈馀暴怒,逢人便怒吼:“今张耳为王,我却称侯,项羽对我不公。”陈馀率人攻取赵地,逼走张耳,赵国严重内讧,实力一落千丈。张耳后投奔汉营,刘邦又得了大便宜。其后,汉营的韩信联合张耳击败赵国,攻陷齐地,和刘邦形成对项羽的东西夹击之势。
            另外几个最不该封王的人,项羽却不小气,出手阔绰。此三人为章邯、司马欣、董翳,被项羽封为雍王、塞王、翟王,统领三秦之地。项羽本意是想用这三人捆住身处汉中的刘邦,但此举实在是给自己埋地雷。———此前章邯三人率秦军投降,导致二十万士兵被项羽活埋,旧秦之地对这三人皆咬牙切齿,恨不食肉寝皮。果然,刘邦大军一至,三秦之地立马土崩瓦解。
            天下诸侯,本皆为项羽羽翼,听其号令,可最后三秦之防,如同虚设;齐、赵、淮南三地皆反,为敌所用,使项羽元气大伤。这皆是项羽对创业团队成员分红不均、承诺难以兑现造成的恶果。

            人才选拔僵化为敌所用
            诸侯的背叛还只是外围团队的离弃,而项羽内部人才的流失更为严峻,后果也更严重,显示其笼络人才、管理团队近于低能。
            项羽是秦末的头号战将,声名最大,当时英雄豪杰多投入其麾下,以期有所建树。但自项羽起兵以来,诸如巨鹿之战,收服章邯,击溃田荣,多其亲力亲为,很少有独当一面的大将为其分忧。而他的阵营中,虽有英布、钟离昧等猛将,但后皆遭怀疑,其他谋略人才更是极为平庸,不像刘邦手下张良、萧何等能人强将云集。
            这一极端对比的根由不在于楚营无人,而在于项羽无识才之明,楚营中选拔制度极为僵化,导致人才流失严重。这些人才在楚营中默默无闻,而一投入刘邦麾下,便如蛟龙入海,能呼风唤雨,反过来给项羽致命一击。
            陈平、韩信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陈平,本跟随魏王,后又转入楚营。他多次献计,一心想辅佐项羽建功立业。可项羽目中无人,根本不把他当回事,陈平郁郁不得志,最终挂印而去,投奔刘邦。陈平一到汉营,便立有建树,多次帮助刘邦用计,皆有奇效,成为刘邦的左膀右臂。项羽扣留刘邦,是陈平献策,蛊惑项羽放虎归山;荥阳之战,刘邦被项羽围困一年,内外无援,粮草断绝,又是陈平献计,迷惑项羽自断臂膀,逼死范增;后又是陈平出谋划策,让刘邦再次逃出荥阳绝地,卷土重来。
            而韩信更是项羽送给刘邦的大礼。他在楚国的遭遇和陈平如出一辙:在秦末投入项氏家族,在项羽手下任职多年,屡屡献计,却不为项羽所用。韩信也选择逃亡,投奔刘邦,经萧何推荐,直接从小吏被刘邦封为大将军。此后,他如鱼得水,带领部队,接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与刘邦成合围之势夹击楚国。项羽至此方才派人游说韩信,被韩信一口拒绝:“我跟着你时,只能当个小兵,每天扛扛戟,说话没人听,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而汉王刘邦却封我为大将,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紧随着垓下之战,韩信指挥若定,彻底击垮项羽,使项羽兵败乌江,完结此生。
            可以肯定,若没有韩信辅佐,刘邦是绝对打不败项羽的———从他此前屡次兵败,多次逃跑中抛儿掷女的狼狈经历便能印证。
            正是无识才之明,项羽送了陈平,替刘邦化险为夷;送了韩信,替刘邦击败自己。

            核心成员出走四面楚歌
            陈平、韩信这种底层人才的流失,其实尚不能导致项羽毁灭,而其团队核心成员范增的出走,最终带来了致命一击。
            范增是项羽最重要的谋士,被其尊称为“亚父”,两人关系和谐,虽为君臣,却亲如父子。从项氏起家时,范增便已跟随,属于项羽阵营中最核心、最忠实的成员,相当于首席智囊和执行官的角色。之前项羽一向对其言听计从,所以一直高枕无忧。
            可后来多疑的项羽却有了变化:鸿门宴上,机会千载难逢,范增力主杀掉刘邦,多次建言,屡次布局,而项羽却不听劝诫,最终放虎归山,让刘邦逃过一劫,有了喘息之机。范增气愤不已,用宝剑劈碎一双玉斗,当场痛骂:“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此回,两人已稍有裂痕。
            荥阳之战,刘邦再次危急。项羽却打了退堂鼓,想撤兵,由于范增一再坚持,刘邦被继续围困。结果,又是楚营逃离的陈平施展谋略,开始离间项范二人。
            一次项羽使者前去汉营,陈平让人大鱼大肉招待,十分热诚。但当使者表示代项羽向刘邦表示感谢时,陈平立马叫人撤掉佳肴、美女,将来使领到简陋房间,换上粗茶淡饭,而且当面嘲讽:“我们还以为你是亚父范增派来的。”使者大受其辱,回去禀报。头脑简单的项羽怒火中烧,立马丧失了对范增的信任。范增就此辞职,项羽也不挽留,致使范增死于返乡途中。
            事实上,此次离间并不高明,正是项羽过于狐疑,方才奏效。
            最为重要的高管,项羽也没有完全信任,导致核心团队分崩离析,彻底沦为孤家寡人,失去了最后一根自救的稻草。之后垓下之战,项羽身边已无可用之人,追悔莫及。
            刘邦在总结项羽之败时,一语中的:“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个人英雄主义”之欲泛滥
            项羽处于主帅之位,本应运筹帷幄,知人善用;可他却只热衷于攻城拔寨,没有识才之明,自断臂膀,导致整个楚阵营团队分崩离析。楚营的失败,基本上可以断定,是毁在项羽自己手上。他在死前一战,依然迷信自己的蛮力,向部下炫耀自己冲锋陷阵的能力———他冲入汉营一阵斩杀,如入无人之境,并全甲而归。
            刘项之间,有一细节,颇可玩味。楚汉对阵,僵持不下,项羽耐不住性子,竟然邀请刘邦单挑,道:“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众(兄弟,咱俩单挑吧,不要苦了天下百姓)。”城府颇深的刘邦对此当然不屑,轻描淡写地回应:“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哥们,咱们玩智商,不要玩力气)。”
            从这简单的一问一答中可以看出,即便成了主帅,项羽依然更在乎一己之力的直接效果,只管自己猛冲猛打。而刘邦却很精明,才不会傻到跟项羽单挑:他明白自己是统领者,要整合全部的力量,打败项羽。他和项羽之间,不是两个人的较量,而是楚汉两个阵营的对决。而这靠的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领导的智慧。
            而之后,兵败后的韩信跟刘邦之间也有一段经典对话,非常适合迁移过来解释项羽失败的缘由。韩信夸耀自己带兵多多益善,而刘邦反问,“你多多益善,却为何为我所擒?”韩信回答:“陛下不能将兵,却善将将(虽不能带兵,却善于统帅将领)!”
            这种统帅将领的本事一直是项羽缺少的。他这个楚营的大老板,不去运筹帷幄,整合全部力量,而常常越俎代庖,津津乐道只做一个跑市场的部门经理,在乎直接的市场效果。
            以一己之力独扛天下,同时又过于强势,过于迷恋自己,结果就是,他的这种能力越强,越是阻碍整个阵营壮大,对阵营产生的离心效果也越大,最终自毁长城。
            一言蔽之:项羽自己会打仗,所以他常常打败刘邦;而刘邦会用人打仗,所以他最终打败项羽。如果项羽早日发现自己这一短缺,努力弥补,提拔人才,将管理效果转成战斗力,而不是自己一人包打天下,那当时楚汉之争,鹿死谁手还不得而知。
            作者介绍
            赵王,原名赵波,青年文史作家,供职于浙江教育出版社,著有《后三国风云》等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QQ手机版 流量统计 小黑屋 指尖摩托 鲁ICP备15035114号-1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